法国在其法律原则中已处理了产生此类后果的敌对网络行动。2018 年,法国陆军部指出,它将把“任何针对法国数字系统的网络攻击或以数字方式在法国领土上产生的任何影响”视为对一国主权的侵犯。虽然该标准的确切参数尚不明确,但法国可能会将针对其政府选举硬件或软件或对其他系统造成“影响”的网络行动(例如针对竞选网站的拒绝服务行动)视为对其主权的侵犯。其他国家是否愿意在解释主权规则的领土方面走得更远还有待观察。
其次,网络活动可能侵犯主权,干扰或篡夺目标国家的“固有政府职能”。选举背景下的问题就是干涉。固有政府职能是只有国家才能履行或授权非国家实体履行的职能;举行选举显然符合这一条件。重要的是,干涉并不要求达到强制程度,就像禁止干预一样——任何干涉国家履行职能的能力的行为都符合这一条件。与基于领土的主权侵犯不同,。唯一必要的后果就是干涉本身。
目前尚不清楚该规则是否涵盖了所有干预选举的行为。当然,外国的网络活 马来西亚 WhatsApp 号码 动直接削弱了政府进行选举的能力,因此侵犯了该国的主权。例子包括暂时破坏选举硬件和软件的正常运行、阻止访问有关选举的在线政府信息以及更改这些信息。
不针对政府系统的网络活动是否侵犯主权尚未确定。间接扰乱选举顺利进行的活动,如压制选民的活动,符合这一条件,这似乎是合理的。例如,发布关于如何、在何处或何时投票的不正确信息,可以公平地被定性为干扰国家进行选举的能力。
尚待解决的问题是,涉及信息或虚假信息的网络活动是否会侵犯主权,而这些信息或虚假信息不会影响选举的进行方式。例如,考虑旨在加剧社会分裂的行动,例如通过“狗哨”利用种族断层线。如果此类行动与必要的后果有因果关系(例如,煽动造成损害或伤害的骚乱),则可能构成违反规则,但即使这样也不确定。
尊重人权的义务
人们普遍认为,人权必须像线下一样在网上得到尊重和保护(例如,参见 2015 年GGE 报告;2012 年、2014 年、2016 年、2018 年人权理事会;《塔林手册 2.0》,第 34-38 条)。在网络选举干预背景下,有几项具体权利显得尤为重要——言论自由;隐私权;公民参与公共事务、投票和被选举的权利;以及所有人的自决权。然而,人权对网络选举干预行动的适用性可能会因域外管辖权而受到质疑,这在其他各种情况下都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我们将依次讨论这些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