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军队中不符合战斗人员资格的参与者将被视为平民,因此,除非他们直接参与敌对行动,否则他们不能成为直接攻击目标。三个标准决定了平民的行为是否构成直接参与敌对行动:(i)伤害阈值;(ii)直接因果关系;(iii)交战关系(见红十字国际委员会解释性指导)。所报道的攻击——例如,使俄罗斯国防部网站下线——不符合第一项标准,因为它们不会造成死亡、伤害或破坏,也不会对俄罗斯的军事行动造成不利影响。旨在收集俄罗斯情报的网络行动,或破坏其通信或人员和设备协调的网络行动,可能符合这一标准,破坏俄罗斯军事行动的网络破坏行为也是如此。即使所报道的攻击可能会影响俄罗斯的军事行动,但它们与阻碍入侵的直接因果关系也很难确定。虽然平民的袭击可能会造成滋扰并招致刑事指控,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可以被攻击。如果被抓获,他们可能会根据《日内瓦第四公约》第 5 条因安全原因被拘留,但远程行动可以降低被抓获的风险。
如果平民被编入乌克兰军队,或根据日内瓦公约第三条第 4(A)(2) 款的标准组 冰岛 WhatsApp 号码 织起来,并得到乌克兰政府的明确或暗示同意,法律地位会如何?如果发生这种情况,他们可以合法参与武装冲突并使用致命武力,但他们也可能成为直接攻击目标。如果被俘,他们还将有权获得战俘身份。这种情况有什么好处?由于他们远程行动,因此可能不适用战俘身份,但主要的好处是他们将与平民明显区分开来,从而免受敌对行动带来的危险。目前地位的模糊性相当不稳定且风险很大。
结论
如果信息技术军的参与者是乌克兰武装部队、非正规部队(如志愿者团体或民兵)的正规成员或大规模征召部队的一部分,则他们将被指定为国际人道法中的战斗员。这篇文章重点讨论了大规模征召部队,并揭示了将这一法律类别应用于乌克兰信息技术军等网络团体参与者的困难。绝大多数信息技术军参与者不符合大规模征召部队的门槛(或者更普遍地说是战斗人员身份),因此是平民。作为平民,关键问题是他们的网络行动是否构成直接参与敌对行动。造成死亡、伤害或破坏的网络攻击(例如,通过禁用关键操作系统导致战斗机坠毁),或对俄罗斯军事行动造成不利影响的网络攻击(例如,通过禁用通信系统阻止部队的部署和调动),将构成直接参与敌对行动。但如果网络攻击没有造成所需的危害程度、没有对俄罗斯造成直接危害或与武装冲突没有联系,则不构成直接参与敌对行动,例如针对莫斯科证券交易所的 DDOS 攻击和对俄罗斯空间研究所网站的破坏。